Tagtoo

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

原來我們這麼近



這是麥香紅茶廣告的台詞。卻是我最近的一個心情~

不是戀愛啦,是我發現原來很多創業家都是在經歷著一樣的一條心情曲線,甚至創業路程。大致上可能可以歸類為以下幾種:

Phase 1 蠢蠢欲動期: 創業家好像都有一種不安份的DNA(我沒有幫五月天打歌喔),一種永不滿足的飢餓感。就算現在在一個月薪10萬的大公司上班,也會覺得自己不是真正的快樂。(我還是沒有幫五月天打歌喔) 總覺得很想自己闖看看。

Phase 2 點子亂竄期: 越來越有勇氣創業後,就會開始想可以做什麼。當確定一個大方向後,就會碰出5 - 20個ideas,越想越多,卻也越覺得自己想的idea不夠好,或是哪裡有漏洞。而聽別人的ideas都覺得很棒,很有趣,卻不想做別人已做過或提出的idea。

Phase 3 麵包愛情期: 在確定要創業卻還沒有一個公司或完整的idea時,通常會開始先接觸一些同樣也是這個行業的圈子,開始認識更多人。這時往往會出現一個狀況,就是其他公司或朋友的公司會突然有一些offer出現,問你要不要join他們。當你想找工作時,常常找不到什麼工作;當你不想找工作時,卻會出現一些offer。我想,這就是人生吧。這時,又回到從前,要考慮先工作的穩定麵包,還是自己創業的一種愛情。到了這邊,又過濾了一些不適合創業的人了。

Phase 4 嚴重缺人期: 當排除萬難要創業後,確定了一個idea後,就要開始組團隊啦。當然有些人是先有了團隊,再有idea,也是ok的。但幾乎每一家新創公司,或是個人創業家,都面臨一個相同的問題 - 找不到好的人才。有個創業家說過: "不用想說會有好人才來你的新創公司上班或一起創業。"好像很有道理。台灣的人才都被鼓勵去大公司上班,被教育成不要承受風險。在這邊我不予置評,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。但這往往是非工程師出身的創業家,每個都會遇到的過程。這時聽到有人想創業,卻還沒有一個明確的idea時,你就會想要去挖角他過來join你的團隊。恭喜你,你又讓另一個創業家進入了phase 3。

Phase 5 嬰兒摸索期: 有了idea,有了團隊,有了資源,就上工啦。通常前期(半年到一年左右)都是摸索期,大家就像個娃娃一樣,對這巨大的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與期待,也嘗試了很多東西,跌倒了幾次,才慢慢修正產品修到合消費者的胃口。財力夠的,就可以撐到找對產品後大方光采,財力不夠的,就只能摸摸不管誰的鼻子,怪自己老爸為什麼不是李嘉誠?

之後的發展應該就修行在個人了。有人曾經用"看不到盡頭的隧道"來形容創業的過程,裡頭一片漆黑,很不舒服(雅美蝶!),再怎麼走都覺得好像看不到另一端的出口光源。我反而覺得創業的過程應該是一種雲霄飛車,在過程中充滿刺激,有上有下,重點不是在於我到了終點沒有,而是在於中途過程的一種變態的享受。一旦到了終點,反而會想要再坐一次。

我還在排隊中,期待上車的那一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